目录
原本是入住后就打算发的,结果拖延症比较严重,硬是拖了一年才完成了七七八八。
不过拖到现在,正好入住满1周年,说明我的文字都是经过了亲身实际体验得出的,也算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一共经历了两次装修,之前的婚房是14年装修的。
当时仓促找了全包公司,很多地方踩坑了,最后只有家电的选择是自己做主的。
而这次装修整个过程都是我主导的,做了不少功课。
于是打算把经验心得写下来,给装修新手们做个参考。
由于新房是精装房交付,因此本文几乎只会涉及到软装部分。
注意:本文存在大量暴论,或用于买了便宜货靠思想工作省钱,或用于买贵了靠心理建设安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先放上整体实景图与效果图。无PS,拍摄技术也差,实景图不太好看,看在基本都是入住后拍摄,全是生活气息的份上,望轻喷。
这次的新房装修是21年7月左右开始规划,22年1月交付后开始装修,6月完工,9月入住。
户型为2梯4户高层129平西边套,装标每平米4000元。
算上智能家居在内的所有杂七杂八的开支,软装花费最终合计约25万元,在同户型中应该算偏高的。
同户型一般定制柜花费在6万元内,总花费15万元左右。
先上户型图:
标准的精装交付,厨卫电器已配齐,全屋标配新风、中央空调、地暖。客厅地板为大理石,其他房间为实木复合板。墙面白色乳胶漆。
装修前的准备
业主群
首先建议大家买新房后尽快加入业主群。不是为了聊天吹水拓展社交,而是为了多一个强地理相关的信息获取渠道。一般可以通过门户楼市网站的楼盘信息留言页找到业主留下的加群信息,像微信有500人限制,买房后需要尽早加入才不会跑到相对不活跃的2群、3群。 加入业主群在装修方面的好处有:
- 获取装修案例与灵感,或者用于排雷
- 寻找价格实惠的水电师傅、零工师傅、开荒保洁资源
- 会有人批量回收你不想要的精装配套,如智能锁、马桶、卫浴五金以及厨房电器等
- 有可能获取电子版的户型图纸、楼盘图纸,可大幅提升与设计师、店家的沟通效率
记录想法
在新房交付前大约1年,我已经开始留意装修相关的话题,做了一个大致的需求笔记,将符合自己想法的文字或者图片保存下来,并在装修过程中不断增补。 有了笔记,与设计师沟通时就会方便很多,尤其是一些很难用文字描述的想法,有了图就会非常直观。
我的笔记大致如下:
(部分内容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就不全贴出来了。)
1. 追求方正,高空间利用率,储物空间充足。
老房子是85平,有娃以后空间捉襟见肘,导致我有了收纳PTSD,能做柜子的地方一定要做柜子。同时,我排斥圆形、异形的设计,这些对我来说十分奢侈的艺术感需要更大的房子才能发挥。
2. 实用为主,不要有固定死的纯点缀无功能的装饰设计,易打扫。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格栅背景墙,经常用于电视、床头、阳台。但我第一时间就排除了,因为格栅制造了大量的藏灰直角,卫生不好搞。而且,在格栅上的插座会显得很突兀,同时也是额外的积灰点。
3. 简约风格。黑白色为主。柜子一门到顶,不留把手,用反弹器或者斜切。
一开始我很想上极简,后来才知道极简就是极奢,很多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得从毛坯房开始,精装房就别想了。
4. 全屋吸顶灯,不要吊灯。
很多人喜欢买各种造型的艺术灯,每个房间都不一样。我个人比较排斥这种风格,更倾向简约而统一。
一堆造型各异的艺术灯刷存在感在我看来就像那个经典的word文档《如何把你的设计师朋友气到脑中风》。
我理想中的灯应该是超薄的白色圆形或者方块发光物,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厚度,否则就变成集成吊顶扣板灯了。
另外,全屋无主灯也是一个当前很流行的设计,但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折腾。
主要原因是精装房也默认有了筒射灯、灯带。如果想按自己的想法来,需要换掉吊顶和灯,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设计得不好的无主灯,要么暗的地方看不清,要么眩光亮瞎眼。
相比之下,吸顶灯确保了下限,不会犯大错,而且有灯罩的吸顶灯即使直视也不会太伤眼,尤其适合有娃的家庭。
《小家越住越大》作者逯薇
无利益相关,纯个人推荐。
这系列一共是《小家,越住越大(1-3)》、《小家大变局》共4册,不想花钱的话稍微花点时间也可以找到电子版。
这套书可以提供给你很多你一时半会考虑不到的细节、坑点,尤其适合装修萌新。
哪怕你不完全赞同其中的所有观点,也会需要一些灵感来填充自身的笔记。
装修相关App
小红书
装修使我被迫成为小红书用户。一开始我是比较抗拒的,但推送的信息确实非常精准,所以后来反而看得更多了。
而且自己发的分享确实能保持曝光,不像别的App过一段时间就再无反馈。
其他我之前就在使用的App有:
什么值得买
有部分装修相关的社区文章,单篇内容信息量比小红书更丰富,但活跃度不如它。
好好住
上首页的基本装修花费都是20万起步,能饱眼福的案例很多,能抄作业的却很少。
工具
我的配置是:
南旗的精修螺丝刀
用于对付小器件以及各种梅花头、三角头等冷门螺丝。
米物工具箱
包括卷尺、美工刀、榔头、扳手、带棘轮的可换头螺丝刀。
威克士WU131X锂电冲击钻
这是我最后悔没早买的工具。早期各种零活找师傅花掉的人工费可能都能把这手钻的钱赚回来了。
后期部分宜家的家具还有一些智能家居设备都是自己打孔安装的。
选择冲击钻是因为它跟手电钻体积变化不大,索性一步到位了。带冲击功能开孔能力更强,能省不少时间。
选择电动工具的重要原因是省力,如果体积过大导致安装家具时用不上,就本末倒置了,所以体积小很重要。
基于同样的理由,不推荐电锤。因为毕竟不是专业搞家装的,大部分时候都在吃灰。电锤的使用频率确实是低到不如临时找一趟师傅的。所以更高配置的20V的锂电平台虽然有一堆工具和通用电池,但用不上等于没用。
全屋部分
主要是定制柜、窗帘、墙布、灯、净水等。
定制柜(全屋定制)
软装的第一步还是定制柜。
从2021年6月左右,有几个全屋定制品牌就开始在业主群里做推广了,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做了基本的了解。
全屋定制的主要服务项目就是做设计方案,确定整体风格,并负责定制柜的落地。大型公司也会提供家具、窗帘等一站式配套服务(真·全屋定制),小公司的话也会有一些合作的店家,给个稍微优惠点的报价。
大多数商家,设计都是免费提供的,只需要支付一些意向金,而且量房前可退。而更高端的独立设计公司,最少也要收取每平米150以上的设计费(总计2万左右,不可退),也可提供一价全包的甩手掌柜体验,不过材料来源是与设计公司对接的工厂或店家。
从我在业主群的观察来看,无论网上怎么黑,全屋定制可以说是目前95%的装修用户的最终选择,只有极少部分业主会选择自己找工厂对接(也有提供设计服务的)或者自行设计并从其他渠道自购板材,虽然价格方面优势很大,但需要在有闲的同时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萌新没法参考。
板材
选定制之前要先了解板材。以下是我在了解多方面资料后归纳出的个人观点:
首先,谈论板材时要忽略实木二字,实木这个概念已经完全成了忽悠外行的工具,你去店里要实木板,每个老板都会跟你说我们这是实木板,这纯属无效沟通。
实际上任何板材都可以挂上实木前缀,比如实木指接板,实木多层板、实木颗粒板,因为都是由实木加工而成的。
为什么实木要加工呢?因为自然界不存在人造板材这个尺寸宽高的木材,必须用加工手段把它们拼接起来。
而且实木还有最重要的最致命的天然缺陷——各向异性,也就是木材不同部位的物理性能是不一样的(来自光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易变形,原木形态越完整,越容易变形,越容易开裂。
怎样避免变形呢?当然是把它们打散再重组,尽可能消除各向异性。
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再迷信实木,要对实木二字弃之敝履。
实木的本质,就是又贵又难用,为情怀买单。
只有人造板材才能克服实木的固有缺陷,才能让你用更高的性价比买到物理性能更稳定的板材,做出开阔大气平整耐用的柜子。
按照原木形态的保留程度从高到低,市面上常见的加工方式有以下这些:
直拼板
将木材切割成板条状,纵向拼接在一起。喊“实木”是最理直气壮的,也有叫原木板的。
因为原木形态完整,想对抗变形,就只能从其他方面下手了,比如选择较不易变形也更稀有昂贵的木材,和避免超长超宽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这种板材就是成本最高的类型。遇上特别便宜的,很可能变形的概率就大。
指接板
将高度不足以撑满整个板材的板条状木材横向或纵向拼接在一起。
可以直接从正面看到锯齿状拼接线的是明齿指接板,换个方向把锯齿线隐藏起来的是暗齿指接板,跟直拼板很接近。
传统定义的实木,起码也得是指接板这种形态才算得上。再往下的板材,都没资格叫“实木板”。
- 明齿指接板
- 暗齿指接板
大芯板
又叫实木芯板、细木工板、实木生态板、马六甲板。
是最常见的被故意忽略加工方式,仅以“实木板”称呼来忽悠外行的板材。
加工方式为将木条木块拼接成板材芯,再在外面两侧覆盖一层薄木板。
因为被木板盖住了凌乱的内部,而且从侧面能看到木头纹路,很容易就能作为“实木板”被用户接受,甚至能卖出比多层、颗粒更贵的价格。
但在我看来,这是性价比最低的选择。
另外,也是最容易藏猫腻的,因为像木头疤眼这些都被盖住了看不出来。
顺便一提,为什么百隆海蒂诗之类的进口铰链都是2孔的,而国产铰链往往是4孔?
就是因为像实木芯板这样的板材握钉力各处不稳定,所以需要多备一组孔避免螺丝打在木块接缝处这样的意外。
- 大芯板
我跟逯薇一样,强烈排斥这种板材。
当然这也是个人偏见了,要类比的话颗粒板也可以拿废料填芯,多层板也可以选劣质木材。
多层板
又叫胶合板。
胶合板这名字,看到就想起胶水,看到胶水就想起甲醛,这不就没法卖了嘛,所以还是多层板好听些。
加工方式是切片,就是把木材锯切/刨切/旋切成一张张薄片,然后横一张竖一张交替贴到一起,像威化饼干。
可以制作边缘斜切等工艺,来实现无拉手设计。
是现在很常见的人造板材,握钉力强但变形问题同样存在,制作一门到顶的柜门往往需要加装拉直器或者直接不建议一门到顶。
在跟颗粒板(爱格)等店家横向比价时要注意算入拉直器的价格。
- 多层板
颗粒板
又叫刨花板。
刨花,这名字听起来根本就是边角料了。
前面的直拼、指接、大芯看下来,感觉是最中间最好的主干木料做了直拼,没那么长的做了指接,边边角角的木块木条做了大芯,刨花这种边角料拿来废物利用一下就是做成颗粒板了?
当然不是,正规大厂的加工方式就是整颗木材直接打碎,再做成沙琪玛。
这是国外最主流的板材加工方式,也是我最认可的,在物理性能和性价比上做到了最高。
缺点是不能做边缘斜切之类的免拉手设计(据说国内有一些可做了但是技术还没有普及)。
碎片颗粒大一些的叫欧松板(OSB)有些分类方式也会把欧松板作为与颗粒板同级的板材类型。
- 颗粒板(上)与欧松板(下)
密度板
又叫纤维板。
打成碎片还不够,再打碎一点如何?
碎到变成木纤维,再用胶粘起来,压一下,就成了纤维板。看起来有点像压缩饼干。
到这个程度,已经接近于造纸了。
注意并不是打成了木粉,实际上仍然是长条状的纤维。
密度板可以做镂铣效果的柜门,也就是那种表面凹凸、有勾线的效果,斜切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缺点是吸水会更容易变形。
同时由于木纤维结构几乎完全打散,强度会比较差,一般只适合做柜门,做柜体容易埋坑。
- 密度板
上面是从加工方式上来分类的,市面上的所有板材都逃不过这几类。定制柜店家宣传自家板材时,还有一些类似“某某板”的名词经常会出现,如果店家只跟你说是某某板,就是不肯或或者说不清到底是哪种加工方式,就得留神他是不是要坑你了。我也把我遇到过的稍微提一下:
康净板、康纯板、顺芯板之类,都是厂家自己造的名字,本质上逃不出上面的范围,拿实物看截面就可以判断。
禾香板,万华人造板的产品,分类上仍属于颗粒/刨花板,但材料是秸秆,卖点是无醛。
爱格板,爱格人造板的产品,最大的特点一是进口成品即带饰面,也叫精板(没饰面的是素板),花色标号全球统一;二是稳定性好,2.8米整板柜门可以不加拉直器。(网上还能找到一些所谓辨别真假爱格的技巧,但我是从没遇见过能碰瓷爱格的,毕竟2.8米不加拉直器别家学不来,能学的也没必要作假了)
三聚氰胺板,指的是板材外面那层贴皮的材质而不是板材加工方式,又名三胺板、耐磨板、双饰面板(单饰面也不是不可以)、免漆板。因为奶粉事件导致三聚氰胺这个名字臭了,但实际上它是兼具性能与环保的制作柜面的绝佳材料,没法绕开,用户不跟你讲科学,只好换个名字。三聚氰胺纸可以制作出跟原木一样逼真的立体纹路和手感,也可以做出水泥、布纹、石纹效果。所以在我看来,颗粒板搭配三聚氰胺饰面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其他饰面加工方式还有:
- PVC覆膜,一般适合密度板,一般只做单面,能做凹凸造型。
- 烤漆,不用封边 价格最高。
- 实木贴皮,一般适合颗粒板和密度板,贴皮后再上油漆。
这方面我了解不多,无法展开。
环保
这里我一直没有提及的一个问题——环保。因为在我看来环保是最不值一提的因素。拿除甲醛、光触媒这些英文关键字在谷歌搜,绝大多数结果都是东亚东南亚的,为什么欧美人很少听说甲醛焦虑?是因为他们的板材更好吗?但是国内的纯进口品牌板材也不少,为什么成品装好拿来测还是经常超标?光拿板材质量差异来说是说不通的。 板材的环保程度,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厂家,而不是板材加工形式。而能在市面上销售的板材,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所以我认为挑选板材时,只需要认准大牌就行了,比如国内做出口的一线品牌吉林森工露水河和广州大亚,国外的爱格、菲德莱(费德奈)、可丽芙、克诺斯邦等等。
爱格板
这一圈了解下来,根据我一门到顶的需求,首选目标自然就是爱格颗粒板。
爱格的知名度极高,以至于成了网红品牌,价格一年涨N次,贵到离谱,性价比低不说,供货还要等很久。
我是真心想做个爱格板的黑子,喷它不如国产,但感觉肯定会有人说我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为了更好地黑它,我决定在这次装修里亲身体验一下。
看下去你就会发现,这8年2次装修,我从非进口不买变成了国产品牌拥趸,如果还有下一次装修的话,板材我一定会支持国产。
所以这里还需要针对爱格多谈谈我的了解。
前面说了,爱格板出厂带饰面,花色全球统一。所以你想预览新房的效果,拿着W1000、U702之类的网红花色去小红书上搜,就能看到大把的案例。
这是它的最大优势,当然也有缺点。因为饰面花色只有板材有,就很难实现或者低成本实现隐形门这样的设计。
爱格在国内有两个渠道,一是工业授权文信,二是板材授权经销商。
文信
文信据说是国内商业装潢的顶级巨佬品牌。爱格与文信的关系有点类似百隆与宜家,前者是后者的供货商,而后者提供的是整体方案。
文信的板材来源不止爱格,也有菲德莱、某国产颗粒板(据说是福人)等,每一种板材每一种五金在文信系统内都有固定的货号。
全屋定制设计师指定设计方案后,需要通过文信的订单系统下单。最后用户直接收到的就是按要求尺寸数量定制好的成品,各种五金配件俱全,只需要组装即可,中间不存在全屋定制厂家的人参与封边等加工流程。
而文信订单系统的权限则对应的就是所谓的文信A类B类C类授权,A类才拥有门板柜体的完整权限。
文信的缺点则是灵活度不够,比如用于放置游戏主机的层板想在内侧镂空走电线,文信系统里不存在这样的设计,就无法实现。
另一个缺点就是贵,我在2021年跑了几家文信爱格,全爱格柜门柜体投影的报价在2100元每平。
忘记说了,消费者是无法直接接触文信的,只能通过文信授权经销商,而这个经销商名单在网上没法简便地查到,只能通过线上介绍或者线下逛街人肉收集。
有很多文信授权商家其实就是小作坊,设计师和安装师傅加起来不到5个人,店面可能就一个普通商铺,口碑较难验证,全靠熟客拉新。
板材授权
板材授权则是可以直接在爱格官网查询的。
比如华东地区的一级经销商上海惟嘉,再去惟嘉的官网授权客户页就可以找到全屋定制商家了,比如杭州的优木工房、欧羽、布莱斯格。
(爱格官网还可以查到一个全国连锁的飞美家居,我从14年装修就记下了这个名字,无奈价格更贵,爱格投影2800起。)
这些全屋定制的商家也会有更下级的经销,比如我最后下单的华鹤家居,板材来源则是惟嘉在上海的家具部件授权上海璞缇。
这些全屋定制商家在订购爱格板后,需要自己进行切割、封边处理,另加铰链、抽屉滑轨、门把手等配件,最后再发给客户。
封边
说到封边,又要提一下现在常见的封边技术,比如激光、PUR、热熔等等。
激光封边是所谓最高级的封边技术,可以做到浅色板材无黑线,看上去封边条和饰面几乎是一体的。
而据说激光封边机价格昂贵,几百万一台,绝大多数作坊都不会有,只有文信能确保采用激光封边。
但实际上,我感觉封边的意义并不值得如此纠结,PUR也可以做到黑线几乎看不出,而且不要指望封边能实现所谓的“封甲醛”,因为落地安装时板材都要打孔,不管什么封边技术,最后都差不了多少,PUR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背板厚度
有些店家会跟你说9mm的背板更好,在我看来纯粹只是为了在看不见的地方省成本。
相比18mm厚度的背板直接贴墙,使用五金件对接,9mm一般是需要在两侧侧板上开槽嵌入,离墙有缝隙,基本不参与承重。
开槽还会让饰面出现缺口,虽然影响不一定很大,但理论上甲醛会更容易释放。
其次,有人说空一截出来可以防潮,我感觉也是很牵强的。
如果非得空出来一截才好防潮,为什么还有好多豪宅是木饰面直接上墙的?
我的建议是,能上18mm就上18mm,承重性都会好很多,默认给你标配18mm背板的算得上厚道商家。
参考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54y1A714/
抽屉
一般分为骑马抽、底轨抽、侧轨抽。
骑马抽成本最高,典型特征是抽屉侧板是金属的,与轨道结构属于整体。
理论上最为坚固耐用,要说缺点,就是侧板一般都只有门板高度的一半,常用于厨房橱柜。
底轨抽和侧轨抽则非常常见,两者都是打孔固定的五金件,抽屉本身仍然可以使用板材,区别就是轨道一个在侧面一个在底面,同样的前者会损失部分抽屉宽度,后者损失抽屉高度。
两者之间我强烈建议的是底轨抽,视觉上会美观很多,而且侧轨抽外露的轨道有划伤手的风险。
定制柜确定方案的时候尤其要记得确认抽屉五金,侧轨抽是最具廉价感的。
还要确认侧板高度,最好是明确关照侧板要与门板齐平或者尽可能高,免得抽屉看似做得很高,其实被过低的侧板影响储物能力。
铰链
进口海蒂诗、百隆,国产悍高、东泰,都是常见选择。
其实国产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但一般本着进口就是好的心理,全屋定制商家给你做方案的时候往往默认就宣称配的百隆或者海蒂诗。
这时候就要注意是否有假货了。尤其要认准品牌名字和logo,不要买了“海蒂斯”什么的。
即使名字logo都看似正确,还有一个显著区分的标准,就是进口铰链都只有2孔,而国产铰链是4孔。
如果你买到了单侧有4孔还带Blum标志的铰链,那100%是假货。
这是因为国外板材以颗粒板、密度板为主,握钉力非常稳定。
而国内常见的实木芯板这样的板材有打到树疤、接缝的风险,所以需要多备一组孔避免意外。
我的铰链选择是百隆,对这个牌子多作了一些了解,这里也展开一下。
要注意同样是百隆的铰链,也有不同款式。
最典型的就是阻尼是否外置。如果你不特意提,那么标配百隆的店家多半给你配的是这种。
一个灰色的外置阻尼,跟国产没什么区别,外表非常普通。
而内置阻尼的款式长这样:
没错,宜家的铰链就是百隆代工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百隆正品内置阻尼铰链的单价一般不超过25元,报价再高还不如去宜家买了。
外置阻尼可以拿掉,内置阻尼也可以拨动小拨片来关闭阻尼效果,功能上其实没有差异(外置的拆了还容易丢)。
另外,即使是内置阻尼,也有区分底座类型。
大家都是进口铰链,功能性上是有保障了,但美观度上也是完全可以追求一下的。
在我看来最美观简洁的就是宜家这种一字底座,螺孔完全被铰链盖住。
可惜我的定制柜店家没法提供这种型号,最终选择是十字底座内置阻尼。
门拉手&反弹器
首先要避免门拉手存在尖锐角度,防止娃或老人意外碰撞。
我倾向选择通顶的拉手来配合一门到顶。遗憾的是定制柜商家这边不存在这样的物料。
次之则偏好极简的半高直线拉手。但安装师傅在次卧的奇数柜门上装反了开合方向,单独的柜门如果拉手在最外侧,会很丑。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反弹器。
反弹器的寿命问题其实不值一提。因为反弹器是可更换的,真坏了拧2个螺丝自己换掉就行。
缺点是开门效率不如拉手。
如果柜门不是颗粒板,就可以选择铣型成内斜角的门边,不需要用到五金门拉手。
一门到顶
这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装修要素。先介绍两个名词:
收口条
指的是柜体边缘与其他物体衔接的部分,用于抹平对接时的误差。
因为房间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横平竖直,必然会存在倾角,墙角到房顶的误差可能达到几厘米。
为了能正常安装,就必须用收口条填平差异。要实现无收口条的效果,难度非常大。
见光板
指的是柜体暴露在外侧的板子,用来盖住侧面的柜体。一般见光板都需要与柜门同色。
左边贴墙的就是收口条,右边外露给过道的就是见光板。
上图这种一门到顶算是比较成功的。注意,如果你不特地提一嘴,设计师很可能给你的方案是这样的:
顶底的收口条全露出来了,显得非常粗厚,算不上一门到顶。
实际上只要改变结构,就可以用门板盖住,几乎没有额外成本。
所以如果想要效果较好的一门到顶,千万记得跟设计师强调门板盖住顶底。
爱格颗粒板可以实现一门到顶免拉直器,可能现在国产板材也可以做到但我装修时还没有找到相关消息。
拉直器会额外增加100-200元的单价,在计算定制柜成本时需要额外考虑。
一门到顶的方案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柜门变形,很可能会卡住顶面。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做短了万一留空过多,又会变得很丑。因此这是一个会增加踩坑风险的选择,追求性价比的话不要强求。
华鹤
我跑了好几家全屋定制,包括满屋研选(板材来自大亚)、齐妙e家(板材来自露水河)、慕宸、圣都(板材来自欧派)、欧派、索菲亚,以及某文信爱格,某惟嘉爱格。
因为带着爱格的执念,我当时的首选是某惟嘉爱格。在业主群小区团购时第一时间交了定金。
但是与设计师的沟通体验非常糟糕,先是被放了1个月鸽子,忍不下去换了一个新设计师(同时看到原设计师因放鸽子在团购群里被其他业主投诉了),又放了半个月鸽子,交的稿明显是前一天才刚开始做。
但促成我放弃的关键是,我跟设计师说了3次不要茶几,最后一稿还摆在那里。
我的最终选择是华鹤,这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当时去家居城逛,就感觉样板的家具款式不符合我的口味。
华鹤这个牌子虽然以前听过是个老牌子,但好像主打是木制家具,全屋定制应该做了没多久。
而且给我的初步方案报价竟然是20万!是全爱格方案的2倍。我就纳闷为什么会贵这么多,销售说因为是实木油漆板。
当时在心里我已经第一时间把华鹤给否了,不符合我性价比的追求,架不住销售殷勤,让我们看看样板房再做决定,而且可以先做设计方案,交房前免费量房,不满意随时退定金(一般全屋定制都是交定金后免费设计,不满意可退款,但量房后就不可退了)。
还可以不用油漆板,也用爱格板做,价格低很多。
于是工作日某天,除我之外的家人去逛了而且表示满意。
再后来几次到场沟通方案,销售每次把我女娃伺候得舍不得走了,最后变成除了我都心向华鹤。
正好当时遇上了某惟嘉爱格的关键性失败,最后还是决定听家人的。
最后的报价是差不多28投影,投影单价2300,加上5个抽屉4000元,3.76米灯带1500元,加上一张10000元的书桌(台面6.78平米,背板4.66平米),总价81000,价格甚至超过文信。
可以说性价比上已经很低了,所以对大家没有借鉴价值。但促成我选择的关键还是我认为设计师沟通的体验更重要。
没能选其他家归根结底还是设计不满意,而华鹤的设计师给我出的方案是最接近我想要的效果的。
设计师
如果你对设计方案没那么严格,我建议优先考虑与自己对接的设计师沟通体验最好的。
因为大家的板材做工、安装水平不会有太大的上下限差异,尤其是指定了爱格时。
但设计师的经验、建议,对细节的把控,在落地方案上则会相差很多,这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
我挑选设计师时的关键要素是:
- 效果图还原度要高。量房以后,精装标配的地板、房门颜色、吊顶形状、灯带筒灯的位置都与实际一致。有的设计师做的图最多只能说是布局一致,而色彩差异可能会影响后期对墙布窗帘的选择,因为客户只能从效果图里获得直观感受。
- 安全第一。优先考虑承重等安全性问题,能拉住客户不盲目跟风网红设计。
- 有学习能力。能主动了解和学习略冷门需求的相关知识。比如客户偏好家庭娱乐,能主动学习家庭影院的摆放要求(比如低音炮要落地)和相关案例,从而定制需求让客户参考。
-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些客户跟设计师关系像好友闺蜜,饰品、挂画甚至跟装修无关的东西都会找设计师参考意见,这种体验就让我十分羡慕。
大部分免设计费的公司都不会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师,优秀的设计师让生意变得更好,会带来更多的任务,让设计师被压榨得更凶。
所以这就是一个很随缘碰运气的事。不差钱当然可以选择独立设计公司,我就很羡慕一个当了甩手掌柜的邻居,作品还可能被拍一通然后到装修App上发文。
方案定稿
再说说具体的定制柜方案。
先说花色,花色的最终选择是柜门柜体U702+开放柜H1379。
其中U702的展开面积单价是726每平,H1379是858每平。(实际成本加上销售成本恐怕也不到500)
本以为爱格花色可以随便挑,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能在经销商的产品清单里面选,里面只有常见的热门花色。
比如我一开始看中的菲德莱的R34024木纹色,在整个产品清单里都没有类似的平替,最后只能不断改稿、妥协,最后才选择了这两款。
如果选其他商家,可选项会丰富不少,但同样不是什么花色都能随便有的。
而且我原本的打算是国产柜体爱格柜门,但璞缇的清单里其他系列并没有我喜欢的花色,甚至有些国产板材+LG PET覆膜的报价比爱格更贵,所以纠结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全爱格,这个做法也是很冷门的,完全可以有更便宜的方案。
全屋基色打算用浅色,浅色爱格最常见的选择就是羊绒灰U702和纯白W1000。
我原本的打算是黑白极简,但就是因为精装房并不能大改动,像原本室内门的颜色也不能变,怕搭配得不伦不类,所以还是选择稳妥,用U702这个不怕出错的兜底配色。
而开放柜原本的打算是黑色或者深棕色,目的是用深色隐藏电视柜的线材,但璞缇清单里没有爱格的U999之类的黑色,最后只能从H1377和H1379里选择了更深一点的后者。
再说定制柜的布局。
先直接给出初稿和终稿,之后会按房间详细说明为何前后改变。
窗帘
先说回全屋软装的另一话题窗帘。
梦幻帘
这是近年的热门爆款。
主要特点是只需要装一个轨道,就可以纱帘布帘并存,而且窗帘是一条一条独立的,可以单独拆洗,也不会影响穿帘走动。
有点类似竖百叶(现在被看作是梦幻帘低配版),只是把透光部分换成了纱帘,在转动叶片时可以实现整齐调节光线变化的梦幻效果。
缺点是无法实现全遮光,也不适合长期开窗的环境(吹乱了不好看,当然普通窗帘吹鼓包了也不好看)。
它最适合的地方是有飘窗或者落地大玻璃的客厅。
相比普通窗帘,梦幻帘不能使用普通的智能窗帘电机,因为还需要一个转动角度的控制。
线下我跑了几家,报价都感觉水分很大,比如圣都的报价达到了500每平。
最后我是从小红书推荐找到了一家1688的安徽店家,99元每平下了单。
当然这个价格只是帘布,轨道、电机都要单独计费。
考虑到电机匹配的特殊性,我也没敢自己再去单独买电机,都是从店家这里买了。
99元是宽片的价格,窄片反而更贵,每平米109元,如果窗帘盒宽度不够,就只能选择窄片了。
飘窗的窗帘长度超过6米,会安排成将轨道切断,分两截发货,安装时再拼起来,理论上不需要吊装。
但是实际收货时我发现电梯进不了,只能自己走楼梯搬上楼。当时气温很高,整包东西重量也不轻,还是决定花钱免罪了,正好当时在吊装防风帘,多花了400让师傅也给吊了上去。
事后想想在楼下把包装拆开,其他全走电梯,只搬两个轨道上去也不是不行。
梦幻帘再好看,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比如书房、主卧,我就不推荐使用梦幻帘。
先说书房,传统拉帘需要占用窗户两侧的空间来容纳收起的窗帘,而且一般精装房往往不会在书房顶部预留窗帘盒。
所以这种做法对书房格局影响很大,比如窗户两边就做不了柜子或者搁板架。
我之前逛样板房,看到有人在窗侧的柜子那里留了一条大约只有10多厘米宽50厘米深的长缝,就是为了收纳帘布,这必然会成为卫生死角。
而主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遮光,只有全遮光才能让你在白天安心睡大觉。
尤其是主卧装了投影,更是需要全遮光才能营造完美的观影环境。
百叶帘
所以我认为,书房的窗帘最适合的选择应该是铝百叶帘。
首先,它可以完全安装在窗框内,避免上面提到的问题。
其次,它同样可以实现全遮光,而书房白天打游戏也是需要暗光环境的。
还有,它非常易于清洁。
缺点大概是有人会觉得这比较办公室风?
相比之下,蜂窝帘之类的帘布会产生大量卫生死角,如果有虫子飞进去死在里面很难清理。
注意:我强烈不建议在卫生间的窗上安装百叶帘。
在卫生间装百叶帘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嫌开关麻烦而常年关闭。
这时候卫生间本质上已经变成了暗卫,隐私与采光必须牺牲一个。
有人可能会想着改成电动百叶帘,在其他房间比如书房是适合的,但恰恰不适合卫生间尤其是淋浴间这种高湿度的环境。
埋线暗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电池后装则潮湿影响寿命。
对于卫生间的隐私处理,我的建议是贴膜。
贴膜是同时保留采光与隐私的最佳选择。
不要以为贴膜是个很麻烦的事,现在的静电玻璃膜非常容易粘贴,而且可以反复粘贴,即使边角修得不完美,远看也完全看不出瑕疵。
贴膜后效果如下: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4eef4ed000000001e02e285
墙布
没有深究,相比乳胶漆,墙布在触感、亲和力上确实好很多,但价格也更贵。
我找了与华鹤合作样板房的线下窗帘店做,全屋总价一万元,属于偏贵的。
但好处是我可以拿着板材样品去店里对颜色,最终选到的墙布与定制柜颜色非常接近,整体感非常好。
灯
关于无主灯的吐槽
毫无疑问现在的主流是无主灯,但这已经是烂大街的概念了,是个装修都要跟风尝试一下,好像小灯越多逼格越高,实际上做得不好还不如不做。
看了快1年的各种案例后,我现在已经对各种筒射灯、轨道灯审美疲劳了,各种为了无主灯而无主灯。
比如有些吊顶做满线条灯、筒灯,实际用起来就刺眼,客人来了炫一下,人走了再也不开。
尤其是卧室床头做筒灯、斗胆灯之类的,躺下就瞎眼。
不刺眼又有实用价值的照明方式主要只有两个,1是有柔光罩的吸顶灯,2是沟槽灯带或者筒射灯打墙的反射光。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9275899
我的观点是,传统主灯其实仍然是不会犯错的稳妥方案,而且也可以与其他光源配合,效果保底也有85分起。
而精装房更是天然适配这个选择。
我强烈建议选择极致轻薄简约的吸顶灯,不要选择各种造型的吸顶灯或者吊灯,尤其是层高有限的高层住宅。
等你入住就会发现,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抬头看灯,即使是客人来访,你不提别人也多半不会去注意灯的造型。
所以追求灯造型的意义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大。
当然还有另一面,就是灯的存在感强到难以忽视,比如2.4米层高配了一个水晶吊灯,那恐怕结果就是审美疲劳以后整天被眼角余光的眩光困扰了。
我看到不少人都喜欢看造型挑灯,选择各种艺术灯,还不带重样的,包括很多样板房也是这样,一个房间一个造型,比如客厅云朵灯,儿童房飞机灯,主卧月球灯等等,在我看来非常村炮,毫无整体感设计感艺术感。
建议全屋统一简约款式,尤其是儿童房避免花哨。
智能灯
这里也需要着重提一下智能灯。灯算是智能家居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常见的实现方案是:
- 智能开关+普通灯
- 凌动开关+支持凌动的智能灯
需要解释一下凌动(有些人会写成灵动)这个名词。
凌动开关就是一种自回弹的开关,当按下开关后,其背后的电路变化是通-断-通。
也就是将电路的瞬间切断作为一个信号发送出去,而支持凌动的智能灯中的控制器,在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就会改变灯的开闭状态。
凌动控制器可以确保这种瞬断不会造成灯光闪烁,而控制器本身其实始终是保持带电在线状态的,因此可以始终接入智能家居,接收凌动开关以外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始终在线,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接收更为复杂的控制信号,比如用智能指令开灯同时立即调节色温与亮度。
而智能开关+普通灯的方案里,智能开关只能控制通断,没法控制灯的色温色彩与亮度。
普通灯一般也不支持无极调节亮度与色温。
至于智能灯+智能开关的组合,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比较蠢。
因为智能开关一断电,灯就立马离线了,智能不起来,App里会有一堆离线设备。
凌动有一个巨大优点是支持渐进式升级,与传统灯控方案完全兼容,可以无缝升级或回退,尤其适合精装房。
首先,凌动开关支持用现有开关改造。
绝大多数开关,只要撬开外壳在中间贴一个弹簧片,实现自回弹的效果,就变成凌动开关了。
市面上的智能开关(包括凌动开关)大多是白色的,其他色系也几乎不可能做到与精装标配的其他开关插座面板一致,而凌动方案不会影响。
弹簧片6元能买一大包,我买来用了不到10%。
其次,凌动灯也支持现有灯具改造。
淘宝上米家蓝牙mesh通断器差不多25元一个,接到普通灯上,就变成了凌动智能灯。
再者,升级凌动对电路走线完全没有要求。
比如传统卧室,控制主灯一般需要的点位是床头左右各一个,门口一个。
在三个点任意一处都可以切换当前主灯的状态,这就需要在中间的点位配置一个中途掣开关,也就是单开三控开关(一般价格是普通开关的2、3倍,50-100元不等),背后的接线也较为复杂。
如果是智能开关,你需要撬开开关背板重新接线,或者琢磨哪几个智能开关转无线。 有的安装师傅得哼哧研究半天。
而凌动开关只需要将三个开关打开前盖加上弹簧即可,面板螺丝都不用拧,实际上凌动因为电路长通的特性,一条电路就支持无限多控。
凌动的缺点是,一个凌动开关控制多个灯时,比如筒射灯之类的灯组,有可能出现有的灯亮有的灯没亮的情况。
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凌动控制器只走一个灯,其他智能灯监听这个灯的触发来同步亮灭状态。
我的方案是全屋易来纤玉凌动智能灯。精装标配的灯带、筒射灯基本暂时不动,因为使用率很低。
目前1年使用体验非常稳定,凌动切换精准从未失效。
智能家居
从市场来说,米家是目前绝对的主流。
即使不提米家产品线的丰富、米家App本身的低门槛和易用性,现在淘宝第三方和民间爱好者自制的一些智能设备成品,都会优先考虑支持米家,所以我选择果断投入米家平台。
米家App之前的几次崩溃招了不少黑,但客观地说,显然在未来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罕见。而且即使服务崩溃了,影响也就类似于家中断网,或者手机没电,而智能灯等设备都有物理开关,并不会出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本地化最大的意义不是什么防崩溃,而是为了降低延迟,提升使用体验,避免自动化指令跑广域网上绕一大圈。
米家中枢网关配套的极客版网页自动化配置工具,功能非常强大,操作门槛也低,比折腾HomeAssistant省心很多。
在智能家居玩家里,我自认为倾向是偏保守的。我不喜欢语音控制,更愿意用开关或动作等方式实现自动化操作。
而自动化的触发条件,只要存在不适用的情况,哪怕概率很低,我也不会设置。
所以我做的自动化命令不多,主要实现的就是比如厨卫人在开灯人走关灯、天黑开窗帘、深夜关闭鱼缸灯之类确定性极高的操作。
智能开关
精装房只能用单火。
我买的是绿米D1单火版,配合多模网关接入米家。拼多多上最便宜,可以直接问客服要底价。价格差不多是单键90元,双键130元,三键170元。单火版价格都比零火版要贵,因为实现成本更高。用电池的贴装版86无线开关便宜,大约75元。
二键或者三键单火开关只要背后的电路有一路接上线,所有开关就都可以设置为无线开关。
无线开关的意思是,开关的按压不再控制它背后的电路通断,而是变成了一个智能化指令,从而在米家App中通过指令触发一些操作。(也可以设置按压时打开/关闭该电路,相当于控制命令从智能家居网关里绕了一个圈)
比如我这里精装的新风开关,配的是开-关、高-低风两键。我改装上一个三键智能开关后,将第3个键设置成无线开关,就可以用这第三个键来控制阳台灯的亮灭了。
精装房在入户位置做了一个全屋灯的总开关,用于出门时一键关灯。这会物理切断电路,如果回家忘记开回来,直接去操作灯就不会有反应。而且如果装了智能灯,物理切断会导致所有设备离线。
还有做水电改造时,加装的床头柜灯、阳台壁灯,供电来源多半并不是全屋灯线,一键关灯不会把它们也关掉。
所以这种传统的物理一键关灯是无法满足智能家居需求的,需要改造。
直接改成单火单键开关可能不安全,因为全屋灯的功率也不容小看,可能导致运行不稳定。
我的做法是,直接将它短接,然后用一个86面板贴装单键无线开关盖住。
因为全屋智能灯都是支持凌动的,需要保持电路长通。此时设置一个批处理任务,用无线开关触发,就可以实现一键离家。不仅仅是关闭全屋灯,还可以加入关闭空调、电扇等动作,完全超越原来的物理一键开关。
单火开关的缺点是电路始终有微电流,有些灯具可能会出现鬼火,但凌动灯就完全不必在意。另外,据说稳定性不如零火,但我实际体验下来感觉完全达到实用标准。
无线开关的缺点是操作有延迟,响应速度明显不如物理开关,即使是接入中枢网关完全本地化,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延迟。
与小米主推的蓝牙mesh不同,绿米走的是ZigBee路线。ZigBee的缺点是在米家App中无法看到信号强度,完全靠蒙。我就是因为这个被迫买了两个多模网关。
智能音箱
我目前配了两个音箱。
一个小米智能音箱Play放在玄关,为的是用它的红外遥控控制精装房标配的格力空调面板,实现一键出门时关闭空调,顺便出门可以看到它的时钟。俗称小聋同学确实没错,经常听不到,或者响应很慢,好在遥控这个任务完成得不错。
一个小米智能音箱Pro放在主卧。淘宝买的加装射频信号的成品,射频是为了控制防风帘。因为万能遥控已经停产了,带红外功能的音箱目前就Pro和Play。
后续会考虑加一个智能家庭屏放客厅,用于按门铃时推送画面。
其他
其他智能设备会在后续按房间说明中部分提及。
净水
全屋净水主要包括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中央软水、直饮机(或者叫RO净水器、反渗透净水器)。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可能与主流观点差异较大。
绝大多数中小户型都是没必要折腾全屋净水的,尤其是南方水质偏软的城市,比如杭州。
全屋净水主要是给那些偏远地区的别墅使用的,那些地方可能缺乏大型工业净水能力,才不得不自己从头折腾。
而居住在大型城市的你,已经享受了工业化高标准的供水服务,以及丰富而完善的清洁水源获取途径,再折腾这一套方案,类似某些游戏的说法,效果被稀释得太多了。
但如果非要折腾,建议优先级是直饮机>前置过滤器>>>软水>>>>>中央净水。
大多数人前面两件套就已经足够用了。
前置过滤器
名字很容易理解,就是放在入户水管上,用来粗滤全屋用水的。
常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免耗材,靠反冲洗来清洁滤网的反冲型前置,过滤精度40微米;一种是使用以PP棉为代表的耗材过滤器,一般过滤精度5微米。
更折腾一点的还会上活性炭复合滤芯,但我认为这其实是在抢中央净水的活。
前者的好处是几乎没有维护成本,这个成本包括耗材花费与人力心智。
现在带自动反冲洗的前置大约不到500元,放水表箱里半年到一年都不用管;缺点是毕竟是粗滤,泥沙铁锈能挡,更细密的黄水则可能漏网。
后者的缺点自然是维护成本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滤芯,而且这一步在可见的未来没法智能化、自动化。
另外,网眼越密自然意味着对水压影响越大,不过在5-40微米这个级别,水压的实际影响几乎感觉不到,当然黄水也一样可能漏网。
所以我的建议是购买500元左右的自动反冲前置即可,超过这个价位的都是品牌溢价,比如colmo之类的。
顺便一提我在13年装修时买的是1800元的汉斯希尔万向反冲,当时不知道是假洋鬼子,交了不少智商税。
水净化的原理可以说是非常初级原始的,并不存在什么黑科技,没有必要迷信进口。
中央净水器
中央净水,就是级别再高一点的净化,但离直饮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定位在我看来是非常尴尬的。
绝大多数生活场景,这水过没过中央过滤,在体验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能说可以延长后端各种用水设备或者滤芯的寿命。
中央软水器
中央软水,就是现在话题热度很高的软水制造机了。
原理就是通过树脂用钠离子置换钙镁离子。我个人同样是不推荐的,尤其是南方大城市。
常见吹捧软水的好处如下:
洗出来的衣服更柔软
毛巾不会变硬
洗澡更爽滑
玻璃和花洒龙头没有水垢
延长管路与热水器寿命
但是往往不会提及软水还会伴随以下缺点:
需要定期维护,包含购买耗材的花费和更换的维护成本。
安装需要具备上下水条件,会占据一定垂直空间(中央净水也是),需要结合房价考虑。
再生时有噪音,安装位置不合适有可能吵到让人神经衰弱。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7768971
会产生废水。
需要设计专用水路。软水管路的水无法饮用或浇灌,需要将生活用水与饮用水路分开。精装房基本得拆掉重来。
而在我看来,其实它的好处也并没有那么显著。
洗衣服,拿烘干机烘出来的都柔软蓬松,跟水软不软没关系。
毛巾,用到硬邦邦的时候直接换条新的花不了几个钱,更软,也可以丢烘干机满血重生(再硬的毛巾出来都柔软蓬松,烘干效果真的强)。
洗澡爽滑,我用可悠然加自来水洗出来一样爽滑。跟指望喝矿泉水补充矿物质一样,软水那点浓度,作用怕是还不如沐浴露洗发水。
玻璃和花洒龙头的水垢,打扫时用清洁剂擦一下就行。
至于延长寿命,这是纯纯的营销话术。就算没有软水机,等你住到换房了管路也未必能出问题,像热水器这种消费电器,大家都是按城市居民用水标准设计的,没有哪个是离了软水机就活不下去的。真用了10年20年坏了,那就直接换新啊,到时候功能更强,体验更好。
现在的标准水龙头也都是可以直接拆下起泡器清洁或更换的,我老房都从没拆换过,出水可给力了。
归根结底,从整体来看,没有折腾全屋净水的居民是绝大多数,而有无软水的体验差异也并没有显著到难以忽视。
反渗透净水器
RO反渗透净水器,就是直饮机了。
通过渗透膜的水连金属离子也能过滤,达到了直饮标准。
与其他净水设备不同,水质达到直饮标准就是量变达到质变。
当你拥有了无限量的饮用水供应,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变化。
这意味着你可以不再必须烧自来水喝、不用预先准备凉水壶、不用给饮水机换水桶、去小区楼下纯净水贩卖机搬水等等。
如果附带加热功能,连电热水壶也可以省了,泡奶粉都不用兑冷水控温。
所以,在所有净水设备中,我认为直饮机是优先级最高的。
直饮机的净化效果很容易鉴定,通过TDS就可以体现。
虽然TDS只是测量导电率这一个指标,通过导电能力的大小来反映水中无机盐等导电杂质的数量多少,理论上还有不导电的杂质。
但通过包括RO膜在内的三四层滤芯之后出来的水,几乎不可能有其他杂质,还真只要这一项达标,就可以视为纯净水了。
TDS笔也没什么技术含量,随便买就行。
我认为直饮机应该具备的功能是龙头实时反馈TDS值,没有这个功能的,卖超过1500元就全是溢价。
陈水TDS会慢慢变高,所以有些品牌会加入自动清洗功能。不过我用久了也就无所谓了,并不再坚持"一直放水直到TDS降到20以下再接"这样的原则,出水就直接接,没毛病。
2014年左右时,更早的直饮机是有桶的,那时候RO膜制水能力低,只能用桶来暂存。
缺点是水用完了就要等,而且储水桶有二次污染的可能(虽然我觉得并没有那么夸张)。
之后我印象中是佳尼特先出了无桶的型号,标志着制水效率开始达到了即开即用的程度,而且价格在两三千左右。
之后佳尼特被AO史密斯收购,旗舰型号开始只出在史密斯下,当时的巅峰是400G,我花5000元买了这款,一年后小米出了第一款无桶直饮机,价格只要1500,硬件参数与旗舰一致,实时TDS、滤芯更换等使用体验还吊打传统厂商,直饮机随后开始了一波大降价。
400G指的是每小时制水400加仑,数字越大制水越快。400G的制水速度跟小便差不多,拿着杯子接水会让我明显感知到等待的漫长。
我认为现在的话选择600G以上的就可以了,最好是800G。
管线机
说到即热直饮机,还有一个类似的饮水终端是现在也很热门的管线机。
管线机就是管线连接饮用水的机器,一般家用的都是壁挂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喝冰水的习惯,直接买即热直饮机就够了,成本更低;如果买管线机,那最好带制冷功能,否则很难体现管线机的优点。
壁挂管线机需要解决水管、电线的问题,所以精装房很难做到外观无线,藏不好线的话就很丑。
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去厨房接水,那就得看岛台或者餐边柜是否具备走线的条件,以及线的距离了。
如果是埋线,距离又很长,那就得考虑维护、二次污染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与其折腾管线机,还不如把上下水走过去再额外接一套直饮机。
如果岛台餐边柜没有上下水,也没有管线,又想在这边接水喝,那可以选择储水式的即热直饮机(水箱放纯净水)、净饮机(带净水功能,水箱放自来水,不太推荐)。
线路改造
水电改造
精装交付后业主群一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水电工做这个零活。趁这段业务高峰时期师傅可以跑一次小区做好几户,人工费可以便宜不少。
水电常见的改动是:
- 阳台
一般精装只给了两个插座给洗烘用,甚至另一侧没有电源,也没有上水。
很多阳台柜方案是洗烘的另一侧做整面柜,里面会搞个洞洞板,放吸尘器,要解决吸尘器的充电问题,就得把电接到柜子里。
另外有些方案会把水槽做到洗烘对面,这时候还要解决上水问题,需要让水管从顶部走,这些必须事先规划好,后期很难改动。
像我这样加装阳台防风帘的,也需要从洗衣机处引一根线到防风帘电机,事先规划好的话完全看不到线。
- 窗帘盒
有些精装会预留插座,但像我们小区只有客厅和主卧有(我更坑一点,主卧居然给漏了,只能自己贴钱加电位),次卧或其他地方也要加电动窗帘,就得加。
- 书房
书房布局往往差异很多,但精装给的插座布局基本还是卧室的老套路,并不是每面墙都有。考虑好布局后,摆电脑的那面墙必须插座管够。
弱电改造
说到书房,对精装房来说,网口改动的麻烦会比较大,无法新增,只能改位置。
而改动位置一般来说只能往上方移动,因为网络面板的线都是从顶部往下走的,网线只能剪短。
虽然也可以用双母头连接器延长,但可能会存在一定损耗。
有些人可能认为精装交付的网线都是垃圾,想改成自己选的高端网线,我建议尽量不要轻易折腾。
关于网线的选择
只要精装给的线是超五以上,就没什么纠结的必要。
有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是线的类型对应最大传输速率,比如超五百兆,六类千兆,七类万兆,很多无良商家还挂着这种表格忽悠冤种。
实际上网线不过是铜线,不同类型标准的差异只有电气性能,跟它能承载的信号传输速率没有对应关系。
最终的传输速率受两端设备、线距、途中干扰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绝大多数情况下,线材的性能冗余都是大大超出标准的。只要它的电气性能可以跑出更高的通信协议,就完全可以达到更快的传输速率。
实测60米内国产超五类网线轻松跑满万兆:
https://www.acwifi.net/17873.html
绝大多数不到200平的房子,都达不到这个长度。
如果你发现家里的超五只能跑百兆,那大概率是水晶头施工安装问题,而不是线的问题。
线材更高类型标准的提升,只体现在抗干扰能力上,在厂房之类长距离多干扰的工业环境才能有所发挥。
就好像三个学生分别能上一本、二本、三本,但给他们做小学一年级的卷子,大家都能考100分,拉不开差距。
所以,不管是超五、六类还是七类,在一般民宅中的使用体验可以说完全没有差别。
并且在未来几十上百年里它们的升级空间也完全没有差别,因为在这个传输距离内,它们都同样达到了铜芯线的天花板。
反而因为后两者的硬度导致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万一安装不达标反而坑了自己。
如果是毛坯房装修,自购网线,那么买六类非屏蔽线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跟超五的价格差别不大。
但是不要再花冤枉钱买七类了,这就像是手持巨款怀着一颗买豪车的心,结果买回来一辆公交车。
铜芯线的极限,在超五就已经到顶了。要战未来,应该去折腾光纤。
拉车的马再多,也跑不过汽车。
我这里精装交付给的AP模块面板是纯纯的电子垃圾,有线网口仅能跑百兆。后来全部更换为超五类单网口面板。
如果需要购买弱电面板,买超五类就够了。实在需要换六类的,也可以淘宝单独购买六类模块后换上,比买六类成品面板便宜很多。
网口数量配置
最需要注意的是客厅电视机柜这里,建议配置最少2个网口,推荐3个。
有至少2个网口,才能将无线路由器放置在电视机柜,并负责拨号。一个WAN网口连接光猫,剩下的一个LAN网口连接交换机通向其他房间。
如果要连接IPTV,还需要再加一个独立网口让IPTV与光猫连接。
如果网口不足,就只能考虑买VLAN交换机或者其他设备搞单线复用,但成本高,配置操作门槛也不低,性能表现也不如原生多网口。
其他弱电
电话线毫无存在意义,真有座机需要也可以拿网线抽两股芯代替。
电视线也一样,现在连IPTV都是网线接入的。
精装是强迫吃屎没办法,毛坯千万别整这些。
弱电应该只需要追求更多的网线、光纤,或者对HiFi有要求的可以考虑预埋的HDMI、音频线。
家庭组网
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AC+AP以及Mesh两种方案。
首先,Mesh其实专指无线组网,有线Mesh的说法不准确。
在有布线的环境下,是没有Mesh的发挥空间的。
而有线回程的Mesh就不能叫Mesh了,这时的组网等效于AC+AP,都是基于802.11kvr来实现漫游的。
AP现在也基本都是胖AP,不需要有一个独立的AC设备。
剩下的主要区别就是终端选择传统大路由(包括吸顶AP)还是POE供电面板。(很多人说的AC+AP都是默认指使用面板AP)
POE指的是利用网线来供电,这样只要一根网线就能工作,走线会非常简洁方便。POE面板可以做到几乎不占额外地方,就像一个普通的网口面板。
路由器的功率大,需要接电,体积大占空间。
面板无需接电,但功率受POE限制而较小,面板体积小方便隐藏。
我的观点是150平以下的中小户型没必要折腾面板AP,不要为了漫游而漫游。
本来1-2个大功率路由就可以轻松全屋覆盖的,几乎不存在什么漫游场景。
换成面板AP,一个房间装一个,功率有可能连墙厚的卫生间都穿不过去,除非你连厨卫也做面板AP,那成本就上去了。
你无缝漫游延迟再低,其实也相当于先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
本来一个大嗓门的总管吼一声能搞定的事,非要一排楼梯站4个传话太监,人为制造沟通成本。
当然,如果对颜值有要求,就是喜欢面板AP,那也不是不可以。
我的户型只要在客厅电视机柜处放一个路由就可以实现全屋覆盖了,用的是AX9000。遗憾的是玄关门外信号不行,而那里有智能门铃需要传输视频信号。为了它的稳定运行和省电,我又在玄关补了一个AX3000。
UPS不间断电源
主要用于防止意外断电丢失数据,绝大多数用户也只需要它的这个作用。
我05年上大学那会寝室11点准时断电,这恰好十分符合UPS的使用场景。当时我买了一个135元的深圳山特UPS(300W无风扇后备式),每次到点断电,就会从容打完一局拳皇关机,或者从应急灯拉电源后不关机继续鏖战Dota……
但是明确需求后,你就会发现,UPS续航这个参数其实意义不大。能防止瞬时断电就行,只要电量能够撑到保存数据并关机或休眠,它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指望续航能撑到下次来电,应该上柴油发电机。
而市面上的UPS基本也就只能满足目标设备大约15分钟以内的续航,这一般已经绰绰有余了,相比之下,功率这个参数更重要一些。如果台式机功率太高,甚至显示器音响什么的也都挂在UPS上,一旦功率不足UPS带不动,仍然无法避免意外断电。
但这也不意味着UPS功率就要往1000W上面冲。因为电脑并不是时刻满载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台600W的UPS就够用了。
UPS一般分为后备式和在线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后备式只会在发生断电时,在一个“设备还来不及意识到断电”的时间差内及时响应工作,将直流蓄电池逆变为交流电输出;而在线式则是无论是否断电,都会始终保持工作状态。
后备式一般输出的是方波,也就是质量较差的交流电,但断电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这种短时间的使用几乎完全不会对设备产生影响。
在线式则会先将市电转换成直流电,再转成纯正的正弦波交流电,也就可以起到稳压的效果,理论上能对设备寿命进行更好的养护。相比之下后备式所宣传的稳压,往往指的是电力波动过大超过阈值就视同断电,进入工作状态,跟在线式的稳压完全没法比。
听上去在线式很美好是不是?但我偏偏就是得说,家用环境千万不要买它!千万不要买!
这种看上去很美好的转换是有代价的,持续的稳压除了会损耗一定的电量,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也就意味着还有风扇的噪音。如果你买一台在线式UPS放家里,从此就能在家享受时刻乘坐经济舱的待遇。
别忘了,只要你居住在城市,停电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为了极小概率事件搭上一个电费↑↑噪音↑↑↑↑的永久debuff,非常不值得。家用环境的UPS,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有噪音,要像一个大号插排一样无存在感。你的最佳选择就是后备式UPS,而且应该是无风扇的。
常见推荐的型号就是前APC现施耐德的BK650系列,美观一些的就是BP1000。它们都完全符合无噪音的需求,而且都提供了控制线。USB连接电脑后,在Windows下可以直接免驱识别为电池,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电源管理中直接配置电池电量低于多少时自动关机或休眠,相当于将你的台式机变成了电池超小的笔记本电脑。
还有记得一点,电池是会持续损耗的,大约3-5年就需要重新更换电池,否则续航和最大功率会一起衰减,也许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就不好使了。
所以我也不建议买过于昂贵的UPS,毕竟维护成本也是钱。BK650的电池不到80元,买国产的就行,这种耗材追求原装没什么意义。更换也很简单,拧开底部螺丝后打开外壳拆换即可。
顺便一提你在购物网站上搜索UPS时最常见到的品牌Santek山特是深圳山特,与美国山特毫无关系,纯国货,质量也不差但算是假洋鬼子。
美缝
新房交付后可能需要自己重做一遍美缝,我没有仔细调研,无法提供更多建议。
我自己找的是小区的团购。做了是厨卫与阳台,2000元。
在颜色选择上,建议选择与瓷砖颜色越接近越好。不要选择金银粉发亮的那种,有些人特别喜欢,但我周围的年轻人都认为这种十分特别非常土。
成品家具
精装房没太多要买的家具,主要就是床、餐桌、餐椅。
线上线下价格差距较大,如果让我来选,除非是特别喜欢的外形只有线下独家有,否则能在线上买就在线上买,没有店面租金等成本,线上有先天优势。
比如14年装修就久仰大名的芝华仕头等舱(听着是洋名实际上国产),线上线下价格差几千,拆解出来几乎完全一致。
建议不要买茶几,尤其是有娃家庭、switch玩家。
去掉茶几,留出沙发到电视之间的空间,会感觉神清气爽。
适老化
如果装修的房子打算长期居住或者现在家里就有老人共住,那这就是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我建议回避或关注以下这些元素:
X 懒人沙发
对年轻人来说,半个人在地面躺着也许很舒服,但对老人来说,躺低到这个程度,再站起来就是一次艰难的大动作。久而久之,懒人沙发就成了老人的回避区域,哪怕站着很辛苦,也不愿意再靠近这个地方。
X 蹲坑
有些老人会说自己用了一辈子蹲坑,强调用不惯马桶。这只能说明他还不够老,但他迟早会老,到时候蹲坑就会是一项看了心里就发虚的挑战,千万不要听他的。比懒人沙发更严重的是,久蹲后站起会导致脑缺血引起短暂失明或晕厥,也可能诱发脑血栓等突发疾病,一个意外可能就要悔恨终生。
我也没想出蹲坑有什么好处,论易清洁,拿湿厕纸弯腰擦一下马桶圈,远比蹲下清理脚印和四溅的尿渍方便。
而一些边缘可踩的二合一抽水马桶设计在我看来也是纯纯的安全隐患。让老人爬这么高根本是在杀人。万一马桶裂了,大概率割破股动脉血流成河。
X 硬角
避免家具出现硬边硬角。还有玄关地台、地台床这样的设计,都会增加摔倒风险。
O 半扶手椅
后面也会提到。
老人坐姿起身困难,所以椅子应当有扶手,才能让老人借力支撑。
但是如果扶手两侧做满,老人起身向一侧走时会被扶手阻挡,容易绊倒。
所以推荐这样的半扶手椅:
O 条凳
条凳的特点是无靠背,两侧都能入坐,方便老人直接从外侧坐下休息,而不用绕一圈。比如买菜回家的动线,走过玄关、厨房以后,最近的一个可坐地点,就是餐厅餐桌周围,这里就适合摆条凳。
同理还有两面沙发,大户型可以考虑。
O 全屋扶手
不一定是真正的扶手,半高的柜子、开放柜、沙发背、餐桌、书桌、椅子等环境物品都可以充当扶手。
可以试着假装自己的一条腿瘸了,然后靠双手的帮助能否在家中自由移动,观察哪里缺少支撑。
由于真正的扶手需要打孔安装,而且它的存在可能会伤害到老人的自尊心,不到真正必要的时候不用急着安装。
下面开始分房间区域介绍与讲解。
To Be Continued.